前述“盗墓”之例不乏官方行为,而在民间的盗墓更是未曾禁绝。
事实上,在中国古代,盗墓曾经成为一些地域的普遍风习,甚至成为一些家族的营生手段。
唐人李商隐曾在其撰写的《杂草》卷上说到“恶行户”,其中第二种就是“世代劫墓”。可见,职业盗墓者的行为和技术往往世代相承。
而相应的,反盗墓的手段也颇为发达。除了封固墓门、设置机关等方法外,让人找不到陵墓所在也常常被采用。
如传说中,就有曹操“七十二疑塚”的说法。流传至今,曹操墓也还存在一些争议。
近日,砖厂就地取材用黄土烧砖,多年来取土面积不断扩大,范围向不远处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渭陵延伸,这一现象被一名文物爱好者观测卫星照片发现,并在网上公开。
一位曾参与渭陵调查勘探的专家认为,砖厂取土已侵入了渭陵的建设控制地带,这一区域属于渭陵陵园夯土垣墙。“砖厂不仅破坏了2000多年前的陵园垣墙,还用垣墙夯土来烧砖售卖,这太荒唐了。”
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