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本山为何成为“大众G点”?
赵本山为何会有如此高的关注度?他是个演员,他还是个成功商人,与此同时他还是有一帮被人爱恨交加的弟子,而他更是个弄潮娱乐产业的先驱。他理所当然地会被关注。
作为演员,他是当仁不让的公众人物
首先,赵本山是个演员,是个知名演员,是个曾经或现在都备受人民喜欢的喜剧演员。毫无疑问,在娱乐圈摸爬滚打20余年,他成为了当仁不让的公众人物。套用他小品里的台词就是:“做演员难,做个老演员更难,做个名老演员难上加难。”
尤其是他,曾经是个农民,混到现在这份儿上,让多少出身农村的网友们有着羡慕加嫉妒的双感受。而他的高调愈发让人对其关注有加。最重要的是,他仍旧在舞台上扮演着农民,却早就摆脱了农民的身份,这种强烈反差,毫无疑问也会激怒很多人。
作为商人,他有令人“仇富”的冲动
赵本山还是个商人。他经营着一个娱乐帝国,他甚至先后买了两架私人飞机,身家将近10个亿,多个城市的刘老根大舞台火爆一时,人们关注他,已经超越了关注一个演员的范畴。历数赵本山的生意经,先后搞过足球,倒腾过煤炭,最终仍是从他的家乡文化——二人转上获得了一个商人的快感。
网友们对他的恶评,大多数并非源于他的作品,而是因为他商人的作派。那让人眼红的飞机,那叫人恨得牙根痒痒的植入广告,都成了网友抨击他的口实。这是不是缘于“仇富”情结?
作为师傅,有群让人爱恨交加的徒弟
与此同时,赵本山还是个严厉的师傅。曾有谣传说,他曾在春晚后台扇小沈阳耳光,虽然最终被证明仅仅是谣传,但他的严厉仍然可见一斑。他的收徒仪式很隆重,有人戏称好像“黑社会拜堂”,至今他已经有了60多位徒弟,个个都有一手绝活。
不过,他的徒弟们,并非人人都爱,就拿小沈阳来说,爱的很爱,厌的很厌,呈两极分化态势。小沈阳可谓他一手打造,从默默无闻到爆得大名,却收获了爱恨交加的诸多非议。所以,人们对赵本山的观感,多半,也来源于他的徒弟们。
作为总裁,他是娱乐产业的“先驱”
文化学者裴钰称,赵本山就是娱乐产业的年广九,他的二人转,就像当年的傻子瓜子一样,早已经脱离了艺术范畴,而具备了某种文化改革先锋的意味。裴钰说,本身已经不是单纯的演员,也不是单纯的商人,赵本山在内地娱乐圈是一个资本的先驱,一个产业化的先驱。
赵本人不仅是站在春晚的前台,或者娱乐圈的中心,更主要的是,他和他的本山集团,已经在文化产业改革的前沿抢滩登陆,本山的事业率先实现了转型,冲向了资本运作,他毫不掩饰自己的雄心壮志——缔造内地第一个民营的娱乐帝国,他上EMBA,他多样化经营。
为什么学者关注他?因为,他是一个内地娱乐改革的标志性符号之一,他的经历,是一个文化产业不可多得的MBA案例,是产业神话,还是产业泡沫?赵本山是否能够度过他事业的“第四次危机”?相信许许多多的人都在拭目以待。
4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