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闻街(手机版)
首页 > 奇闻异事

科学探索史上最强烈地震

作者:奇闻街  来源:网络转载  阅读:401

  “这次大地震发生在我国多震区之一的华北断块之内,震中位于泰沂蒙断块与鲁东断块之间的沂沭断裂带上。”管志光说,“由于该断裂带是一条切穿地壳的深大断裂,主震过后可能造成连续破裂,因此这次地震成为典型的主震——余震型地震。各地史料对余震活动有不同的记载,如位于极震区边缘的莒州,史书记有:莒州自七年大地震后,初时一日动数次,后或一日一动,或数日一动,或一月一动,至今四年,犹屡动不止。而远离震中区的浙江德清、河南泌阳,史料上记有:戌时地震两次或夜地动两次等。据地震专家考证,主震后一天之内连续发生了3次7级左右的强余震和一系列中强余震,6级以上余震集中在主震后的两个月内,有感余震长达6年之久。”

  管志光介绍说,这次山东郯成大地震,由地震而引起的灾害链现象十分明显:如,地震-地裂-房倒屋塌,地震-地陷-水灾,地震-山崩-埋没村庄,地震-海啸-水灾,地震-河堤决口-洪水等,构成了错综复杂的一连串灾害链现象。对于灾害本身来说,既构成了“链”的关系,又构成了“群”的关系,并具有明显的区域性特点。这就要求我们在制定具体的防震减灾措施及对策时,既要考虑到灾害链现象的个性,又要考虑到灾害链现象的共性。每当一种原发性地震灾害发生时,应根据当地的地域特点和社会环境,以及可能出现的灾害现象,有力果断地斩断灾害链,采取相应的对策把灾害降低到最低限度。

  ■■世纪新发现

  这次地震还为我们留下了山东仅有,全国罕见的熊耳——郯城地震遗址。2000年3月初的一天,一个农民上山打猎发现一个有碗口大小的山洞。农民随即撬开洞门,欲掏窝捉獾,没想到里面竟然是一个大溶洞,洞内奇石林立,钟乳倒垂,千姿百态,置身其间,似入神话世界,令他目瞪口呆。当地政府十分重视,马上组织有关专家开展科学考察,发现并确认了熊耳山溶洞群。其后,于5月间又进一步发现“山东仅有,全国罕见”的熊耳山天然大裂谷及山崩遗迹。

  “据地震专家研究认为,熊耳山原先风化成的大大小小的裂隙、溶洞,在地震波到来时的强烈运动中,可能迅速扩大贯通并连成一条大裂谷,且同时发生水平左旋错动。”管志光说,“另一方面,山体崩塌部位,恰巧有一个较大溶洞,在强烈震动中,溶洞开裂,靠山坡的岸体便崩塌下去,造成山崩谷裂、掩埋村庄的灾难,同时形成了熊耳山大裂谷及山崩这一奇特景观。2002年3月28日,熊耳山大裂谷及其东南方向约8000米的抱犊崮被国土资源部正式确定为国家地质公园。2007年4月,该谷被中国地震局批准为国家级典型地震遗址。

  核心提示

  “郯城野老沿乡哭,自言地震遭荼毒,忽听空中若响雷,霎时大地皆翻覆。”这是清朝康熙年间郯城县令冯可参《灾民歌》的前四句,真实地描写了郯城大地震的惨状。据专家研究,这次地震是我国大陆东部板块内一次最强烈的地震,其释放的能量约是1976年7月28日唐山7.8级地震的11倍。也是世界上为数不多(20余次)的8.5级(含)以上特大地震之一。同时,这次地震也是一次殃及河南的特大地震……近日,省减灾协会副秘书长、省地震局宣教中心副主任、一直致力于地震研究的学者管志光向记者讲述了此次大地震的前前后后……

  时间:1668年7月25日晚8时(清朝康熙七年六月十七日戌时)

  地点:山东省郯城、临沂、临术三县交界处(东经118.5度,北纬34.8度)

  灾情:震级8.5级,震源深度36公里,震中烈度12度;有感范围波及陕西、山西、辽宁、河南、湖北、浙江、福建、安徽、江苏、广东及中国东部海域和朝鲜半岛,总面积约100万平方公里,遭到破坏的地区约19万平方公里,死亡5万多人。

推荐你看

上一篇:格陵兰岛冰川的移动速度或将在本世纪末增加
下一篇:美国神秘“蓝脸人”犹如“蓝精灵”

热门推荐

精彩推荐


站点地图|网站地图

本站所有内容均来源于网络或由网友自行发布,我们对此不负任何责任,如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 2017-2021 奇闻街 版权所有 | 广告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