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外之喜--水鼠句鼠青
位于怀九河上游的小西湖(西水峪水库)四面环山,水质好,自然环境得天独厚,被科考视为自然保护区的"水生动物基因库"。
"这里不光有马口鱼、中华鳑,棒花鲍等珍惜的鱼类,还让科考队有了很意外的收获--水鼠句鼠青。"赵欣如说。
水鼠句鼠青是一种体型类似老鼠的哺乳类水生兽类,不认识它的渔民称它为"水耗子"。
2004年10月初,赵欣如和张春光又带着各自的队伍结伴来到了小西湖边,开始了科考。
张春光像往常一样下水撒网捕捉标本,正巧赵欣如在岸边准备招呼他上来,突然一只像老鼠的动物从水里蹿了出来,看到有人在水里活动,怕生似的迅速游走了。赵欣如立即盯上了它。"它游得不快,匀速游动,外形很像老鼠。"
水里的老鼠?赵欣如回忆起看过的记录,以前有记载,北京地区曾发现过这种动物,一般栖息在清澈的水源中,以昆虫和水生动物为食物,虽然外形像老鼠,可和老鼠的血缘关系离得很远。这种哺乳类动物叫水鼠句鼠青。
"能发现这种小动物,说明了小西湖的水质很好,可以说是怀九河水质最好的地方,如果能够加强保护,先利用这里的环境把各种物种保存起来,然后把下游治理好,这样保护区的前景就非常好了。"赵欣如说。
据介绍,此次科考共发现23种鱼类、96种鸟类、7种哺乳类动物、226种藻类植物、201种维管类植物,"摸清了家底,发现了问题,明确了保护的方向,科考的结果是让人振奋的。"
专家观点
外来物种虹鳟鱼等成了水中杀手
怀沙河发源于怀柔境内沙峪乡南的北苇滩,全长28.7公里,怀九河发源于河北省,流经怀柔境内有52公里,两条河最终都汇入怀柔水库,而两条河相夹的一部分就是保护区。据介绍,由于保护区内存在一些村庄和养殖场,因而无法采用封闭方式管理,所以被称为开放式保护区。
据怀柔区渔政管理站站长常宝全介绍,2003年统计,两河沿线有22个村庄,共计24741人,他们世世代代居住在此,一部分人靠打鱼为生。而村落的生活垃圾等杂物几乎都是直接排入水中,没有经过有效处理。2006年,两河流域的生活垃圾开始采用密闭化处理,开始有专门的垃圾车每天清理。
过去怀柔水库每年都定期放养四大家鱼,捕鱼成为了村民维持生计的方式之一。1995年以前,水面上经常能看到大大小小的渔船出没。从1996年开始,水库经常需要调水,造成水位不稳定,水温过低,浮游植物减少,鱼也少了,捕鱼业逐渐萎缩。
赵欣如告诉记者,当地人的经济活动相对频繁,养殖、放牧已对当地生态环境产生过大压力。近些年怀柔区以虹鳟鱼、鲟鱼养殖闻名,可这两种鱼都是引进物种,并且都是肉食性鱼种,一些人缺乏生态安全意识,养殖不当,或者不经意地让鱼跑进了河里。
"它们能把土著鱼种吃光,直接影响水生野生动物的种类河数量失衡。"赵欣如说,"养并没有错,但应该控制规模和范围,因地制宜,控制总量。应该加强养殖业的技术规范和管理。什么水可以用,什么水可以排进河里必须有明确标准。同时不能随便放生外来物种或让它们跑进河里。"
故事
"我亲手放生过娃娃鱼!"
山清水秀的怀柔水库于1958年建成,拥有万亩水面,库容9670万立方米,位于怀柔县城西侧,群山环抱,山清水秀。
可从上世纪七十年代开始,水库周围的渔民们时不时听到小孩的哭声。"肯定是过去淹死的小孩子阴魂不散!"一个诡异传说开始在村民中流传开来。
1996年3月28日下午6时多,原怀柔县渔政监督管理站站长陈树青正准备下班回家,办公室的门开了。陈树青抬头一看,原来是老熟人石厂村村民何海深一脸笑意地走了进来。
"怎么这么高兴啊?捞到啥宝贝了?"陈树青开着玩笑。
"小陈,我前两天捞着个新鲜鱼,你们跟我瞧瞧去。"何海深的表情略带着神秘,激起了陈树青的好奇心。
赶到何家时,天已经黑了。借着微弱的灯光,只见他家院子里的水槽中躺着一条半米长,乌黑身体的怪"鱼",居然还有4个爪子,浑身上下布满绿黄色的斑点,很安静,一动不动地待在水里。
陈树青边查看边听着何海深介绍:3月26日下午2时左右,何海深在水库里用挂网捕鱼,一网下去就捞上了这么一条怪鱼,"好家伙,起码四五斤重!"何海深说。回家后,左右邻居都不认识,又不敢吃,养了两天就去找陈树青来看看。
看着这么个怪物,陈树青也疑惑不解。第二天一大早,陈树青就打电话给了中国自然博物馆鱼类专家王鸿媛,一探究竟。
"肯定是娃娃鱼!"王鸿媛格外兴奋,音调都高了八度。下午,她就从市里赶到了怀柔。陈树青记得,当王鸿媛看到鱼时,高兴得嘴都合不拢了。一个劲地说:"太难得了,太难得了。能在北方发现这种鱼太不容易了。"
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