紧接着,4月2日和4月6日,陆续有渔民捕获到娃娃鱼,一条1.4公斤,另一条3公斤,加上何海深捕获的那条2.5公斤,短短一个星期时间,怀柔水库捕获了3条娃娃鱼!"热闹了好一阵子,保护区也是这么申请下来的。"陈树青回忆。
5月底,有关部门和领导决定,把捕获的娃娃鱼放生,在水库观礼台还举行了正式放生仪式。陈树青亲手把1.4公斤的那条放入了水中。同时,在村民中开展教育工作,凡是捕获娃娃鱼的一定要放生。
从1996年到1998年,经常能听到村民捕获娃娃鱼的消息。但从2000年以后,就再也没有捕获了。这次科考也没能发现娃娃鱼的踪迹,对搞了一辈子渔政工作的陈树青来说,不得不算是一个遗憾。
"肯定有,只是暂时没发现。"他对此充满信心。
"野杂鱼"中淘到圆尾斗鱼
靠山吃山,靠水吃水。怀柔水库边的村民很多都是靠打鱼为生。打到不认识的鱼就统称"野杂鱼",经常是一元钱一公斤卖了。
2002年初,怀柔区渔政监督管理站发展第三产业,陈树青和同事朱永清、王中发一块儿成立了捕捞队,用拉网在水库打鱼。2002年夏天的一个上午,陈树青和往常一样,带着拉网去捕鱼。
"当时,网子撒下去,拉上来满满一网的鱼,各种各样的。"陈树青回忆。其中就有一种奇怪的鱼,体长近10厘米,宽1厘米,胸鳍和尾鳍连在一块,像个半圆形。"当时不认识,只是听别人说经常捕到,不值钱。所以就一元钱一公斤卖了。"
自从发现了娃娃鱼,中国自然博物馆鱼类专家王鸿媛就经常来怀柔"淘宝"。2002年秋天,她像往常一样来考察,正巧赶上陈树青又捞了一网鱼,王鸿媛翻了翻,惊喜地发现,"野杂鱼"中居然有珍贵的"圆尾斗鱼",也就是村民们认为的不值钱的怪鱼。她赶紧地收集标本,同时告诉陈树青这种鱼的价值。
据她介绍,圆尾斗鱼又称鲽鱼,主要分布于长江中下游地区。一般体长近60毫米至70毫米,背、臀鳍基部长,尾鳍圆形。雄鱼鳍条延长更甚,体色基调灰蓝绿色、褐色,鳃盖后缘有一块绿色镶黄边的圆斑。此鱼体形较小,生殖季节体色艳丽,游泳时动时静,为水族观赏鱼类中的佳品,北京地区野生的比较罕见。
"以后网到就都放了,没想到'野杂鱼'也是宝贝。"陈树青说。(作者:刘可 刘雪梅)
4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