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黄山黄山松自然会出现在我们的脑海里,今天的主角就是“五绝”之首奇松黄山松
奇松是黄山“五绝”之首,黄山“无处不石,无石不松,无松不奇”。黄山松,以石为母,以云为乳,七十二峰,处处都有青松点染,如一支支神奇的画笔,为五百里黄山抹上了生命的色彩。
黄 山松的千姿百态和黄山的自然环境有着很大的关系。黄山松的种子能够被风送到花岗岩的裂缝中去,以无坚不摧、有缝即入的钻劲,在那里发芽、生根、成长。黄山 泥土稀少,但花岗岩中肉红色的长石中含有钾,夏天雷雨过后空气中的氮气变成氮盐,可以被岩层和泥土吸收,进而为松树的根系吸收;松树的根系不断分泌一种有 机酸,能慢慢溶解岩石,把岩石中的矿物质和盐类分解出来为己所用,花草、树叶等植物腐烂后,也分解成肥料,被黄山松吸收,这样黄山松便在贫瘠的岩缝中存 活、成长。由于大部分黄山松都是依峭壁而生,植物天生的喜光性、向阳性和求取水分的本能,使得黄山松的树枝都明显地向一边倾斜。正是因为地理环境和阳光、 云雾、风霜等气候条件的影响,造化出黄山松千姿百态的奇状。
1959年,由安徽芜湖工艺厂精心制作的巨幅铁画《迎客松》被悬挂在人民大会堂 里,这幅铁画由宋亦英、王石岑作画稿,由著名铁画工艺家储炎庆率领他的六大弟子和女儿储金霞锻制。40多年来,迎客松作为党和国家领导人会见中外贵宾的背 景而永驻青史,这是任何一棵树或任何一个树种都无法享有的殊荣。
黄山是“黄山文化”的发祥地,而黄山松又以使人陶醉的魅力、富有雄浑浪漫的诗意和含蓄深邃的意境,诱发了艺术家无限的遐想和创作激情,并且付之笔端,跃然纸上,摄入镜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