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法海寺对外发布公告,宣称因受汛期连续暴雨影响,导致法海寺房屋建筑出现一定破损,存在较大安全隐患,因此自8月8日至11月10日闭馆,闭馆期间将对所出现的安全隐患进行抢险维护。
而记者了解到,除了进行维护外,法海寺此番十年来的首次闭馆还另有原因,那您就跟随记者走进闭馆中的法海寺一探究竟吧。
原因一:
受暴雨影响 闭馆抢修维护
近日,记者来到位于模式口的法海寺,尽管已经闭馆暂不迎客,馆外还是有不少来此爬山、锻炼的居民。
在法海寺外,贴有暂时闭馆的通知,记者跟随法海寺文物保管所所长庞献辉进入法海寺内部。庞所长指着一些殿宇的屋顶告诉记者,这些破损房顶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是此番维修的重点。
据悉,因去年在入冬之前下了一场雪,随后便是极寒天气,导致屋顶被冻酥。再经过前段时间连续暴雨的冲击,屋顶上的泥土被冲刷出来,室内也出现漏雨现象。
而此次闭馆维修也是法海寺近十年来的首次闭馆,其间将针对汛期受降雨影响的部分房屋建筑进行小规模维修,以确保国家级文物的安全。
原因二:
拍摄3D纪录片 采集壁画三维信息
庞所长告诉记者,拍摄3D纪录片是此次闭馆最主要的原因。为了将法海寺及殿内明代壁画更好的传承下去,有关部门决定拍摄法海寺纪录片。纪录片分9个小片儿,计划在明年1月份推出,届时居民就可观看到犹如身临大殿其境的立体效果。
记者在大雄宝殿内看到,目前已有专业公司进驻,殿内搭建起脚手架,有工作人员正在进行拍摄,不过殿内禁止拍照,也没有灯光照射,拍摄起来并不容易。
据悉,按照计划将对整个院落、每座庙宇、殿堂都要取景拍摄,而壁画的三维矩阵信息采集是此次拍摄纪录片的重中之重。
庞所长介绍说,早在2007年,石景山曾采用珂罗版方式对壁画真迹进行复制,供游客细赏和拍照。但壁画精彩细节通过珂罗版技术很难呈现,且随着时间推移,壁画也会出现不同程度老化。
为将其更好地保留、传承下去,此次采用三维矩阵信息采集技术,采集平面信息后,再通过现代化数字化手段让明代壁画“立体重现”。
原因三:
展室进行改造 打造历史沿革展览
此外,法海寺还会对部分展室进行维护升级,利用现有建筑空间丰富展览内容,打造法海寺的历史沿革展览。
法海寺闭馆期间不接受游客参观,由此给大家带来的不便,庞所长也希望您能谅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