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60年,沙俄强迫清政府签订不平等的《北京条约》使中国失去了日本海出海口。吉林省珲春市防川村离日本海只有15km.站在防川的望海楼上就可以看到日本海。令人遗憾的是虽然日本海近在咫尺,但俄国确夺走了中国的日本海出海口。
从1860年中国失去日本海出海口至今,中国曾经三次有得到日本海出海口的机会,但中国都错失了。
第一次,1918年-1924年。此时俄国十月革命爆发,苏维埃政权建立。新生的苏维埃政权政局不稳,列宁为了稳定新生的苏维埃政权,曾经提出“沙俄曾经与中国签订的不平等条约都是无效的。”这使中国收复海参崴,获得日本海出海口得到了非常好的机会。遗憾的是当时的中国正处于北洋军阀割据时期,没有一个统一的政权能够代表中国向苏维埃俄国提出收复之前不平等条约割让的土地。1924年,列宁去世,斯大林执政。此时苏联已经成立,苏联政权也已稳定。在领土问题上,斯大林完全改变了列宁的态度,中国也就失去了收复外东北领土的机会。
海参崴和图们江出海口没有关系,论气候,海参崴也好不到哪去。东北东部为丘陵地带,地势还比较平坦,自然植被也非常好,但人口稀少,大多是树林或草地。结合上千年的历史,这一带的人居就一直很少。这里并不适合人类居住,因为寒冷,而和东北内陆不同,东北的东部受太平洋影响,降雨雪频繁,森林茂密,根本就没有办法大规模开垦和居住。而从吉林市以西,东北植被逐渐由森林转为草原,才可以开垦居住。森林地带妨碍农业开发,加之山间野兽和令人色变的猛禽(如黑熊和老虎之类),而低温又导致生育率低下。从生态学上讲,温度低的地区单个生物要占有非常大的土地才能生存,例如熊和虎及当地的鹿群等的领地都非常大,要远大于正常气候地带的生物,人也如此,东北东部的人类承载能力不能超过3000万,而太平洋沿海地区只能养活50万人。一般在南方的气候适宜地区,人均5亩地即可生存,而东北草原与森林过渡地带需要人均20亩,森林地带50亩,海洋气候过渡带地区200亩才能生存。以此计算,那个地方根本就养不活几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