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闻街(手机版)
首页 > 奇闻异事

解开藏族瑰宝唐卡的前世今生的神秘面纱

作者:奇闻街  来源:网络转载  阅读:947

 

解开藏族瑰宝唐卡的前世今生的神秘面纱

 

  一般县城,如果哪位画家的作品被卢浮宫收藏,肯定全县名闻遐迩。在隆务河谷里打听“作品被卢浮宫收藏的那位画家住在哪”,热贡人问,他是哪个村儿的?42岁的僧人角巴加就是“作品被卢浮宫收藏的那位画家”,他住在吾屯上寺的僧舍里。绘制唐卡的成败取决于“开眼”,即眼睛、嘴唇、鼻孔等关键部位的绘制,这一般由大事或者修行大德来绘制。角巴加翻译成汉语,意思是“无敌金刚杵”,他的僧舍里鲜花盛开,叔叔兼唐卡师傅琼排正在侍弄院子里的杏树。角巴加刚从西安回来,他在法门寺画了两幅壁画,一幅《千手千眼观音》,一幅《释迦牟尼佛》。

 

解开藏族瑰宝唐卡的前世今生的神秘面纱

 

  角巴加7岁进入吾屯上寺跟叔叔学画,先学《度量经》,也就是唐卡的“绘制原理”。释迦牟尼佛、观世音菩萨、文殊菩萨、大威德金刚、六臂玛哈嘎拉等五六百位佛陀、菩萨、护法各有各的画法,诸如从发际到眉间、从眉间到鼻尖、从鼻尖到嘴唇、从颈部到心口、从心口到脐眼、从脐眼到会阴……比例关系极其严格,画师不得越雷池半步。绘制之前先用炭笔在画布上打格子,用以确定比例。“32相”(显着特征)和“80随许”(细微特征),再到手印、法器……无一不有近乎苛刻的规定。

 

解开藏族瑰宝唐卡的前世今生的神秘面纱

 

 

  藏传佛教计量单位,从小到大依次为“八极微尘”、发尖、芥子、虱子、青稞粒……精细标准之下,唐卡画师勾勒细线条时,外行只看到走笔看不到线条,而唐卡画师之间则有着通灵般的默契,谁水平如何一目了然,造像双眼的瞳仁对称度差一根发丝都能看出来。一个花瓣、一缕衣襟,画上一整天是再正常不过的事儿了。传统唐卡多为竖幅形式,根据市场需求,经过改个开放三十年来的发展,现在也有了如同仁县城索太加的画店出售的《莲花生大师说法图》这样横幅形制的唐卡作品。

上一篇:创意带抽屉的行李箱,非常实用轻巧。
下一篇:太悬殊的身材 最肥老婆和最瘦小老公

热门推荐

精彩推荐


站点地图|网站地图

本站所有内容均来源于网络或由网友自行发布,我们对此不负任何责任,如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 2017-2021 奇闻街 版权所有 | 广告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