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的故事当中,著名科学家彭加木的离奇失踪显得最为传奇。1980年6月17日,彭加木带队在罗布泊进行科学考察时,在库木库都克失踪,此后国家出动大批人员进行多次拉网式搜寻,但不见任何踪影,直到现在仍未找到他的遗体。
全国最干旱的地方
罗布泊流传的死亡的故事与当地极端恶劣的自然条件息息相关。首先是夏日的奇热。
在夏季,罗布泊的地表温度高达70~80℃。下午三四点时,帐篷里温度很高,蜡烛会自动弯下,巧克力糖融化成水。下午考察队员也不呆在帐篷里,都躲避在车底下避暑。
还有一个警犬三条腿走路的故事让夏训诚记忆犹新。1980年6月,为了找失踪的彭加木,搜救队请求派出几条警犬支援。后来,人们发现了一个奇怪的现象,在滚烫的地面上,警犬竟然用三条脚走路,剩下一条脚轮换着休息。
罗布泊被称为生命禁区,还源于当地的极度干旱。夏训诚说,罗布泊几乎终年不降水,一年降水量仅为10毫米,但一年的蒸发量却高达3000毫米到4000毫米。空气相比湿度为零,这个也是绝无仅有的。由于极其干燥,晚上把皮鞋脱下来,皮鞋会变形。
目前,科考队正在收集罗布泊气象资料。“看这里能不能定义为全国最干旱的地方。”
罗布泊的旅游正在起步
除了探险家和科学家之外,很少有游客来到这里。据初步的统计,一年进入罗布泊的游客不超过200人。游客稀少,一方面是因为当地极其恶劣的自然条件,一年当中只有5月和11月,适合进入罗布泊。
另一方面,当地旅游条件谈不上完善,甚至可以说是恶劣,普通游客只能住进镇上的“地窝子”。
但罗布泊对于探险者有着独特的吸引力,这里有举世闻名的楼兰古城,甚至是人们寻找精神力量的圣地。第一次带队来到罗布泊给彭加木烈士塑像奠基的白云区政协主席庞文洪称,彭加木烈士那种奉献科学、奉献边疆的“铺路石子”精神影响着家乡人民和千千万万的中国人。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当今时代下,纪念彭加木烈士勇于探索的科学精神、无私无畏的奉献精神和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新楼兰计划已报国务院
安静的罗布泊会逐渐变得热闹起来,这种趋势已无法逆转。目前随着钾盐开发力度不断加大,一条从哈密到罗布泊镇的哈罗铁路正在加紧修建之中,以后前往罗布泊将变得容易起来。这对罗布泊来说命运未卜。
探险者越来越多,让当地保护野骆驼的工作受到威胁。大量的地下水被抽到地面来晒盐,也改变着罗布泊湖心地带的局部气候,尽管这种变化现在并不明显。
对于罗布泊的未来,夏训诚说,“我们在一个思考问题,以楼兰古城和钾盐为切入点,来发展整个罗布泊地区。这个计划已经以中科院的名义报国务院,国家现正在考察新楼兰计划。”
资源开发和探险热升温给罗布泊野生动物保护带来难题 专家称应加强保护力量相关保护法规也应修改
30年来最大规模的一次科学考察近日在罗布泊展开,其中一项重要内容就是考察罗布泊极其珍贵的野骆驼。科考由新疆生态学会理事长、国际野骆驼保护基金会顾问袁国映研究员带着儿子袁磊一起进行,野骆驼的神秘面纱将被揭开。在考察间隙,这对父子接受了本报记者的专访。
推荐你看
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