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闻街(手机版)
首页 > 奇闻异事

邓世昌殉国之谜

作者:奇闻街  来源:网络转载  阅读:660
    邓世昌,原名永昌,字正卿,汉族,广东番禺人。清末海军杰出爱国将领,在黄海与日寇海战中为国捐躯。谥壮节公,追封太子少保衔,其后人多为仁人志士。

邓世昌

    邓世昌常说:“人谁无死?但愿我们死得其所,死得值。”自古以来,牺牲在战场上,一直是爱国军人引以自豪的志向。特别是那些明知死在眼前却仍勇敢赴难的人,更令人崇敬。在中日甲午海战中牺牲的邓世昌就是这样的人。

    邓世昌是我国最早的一批海军军官中的一个,是清朝北洋舰队中“致远”号的舰长。他有着强烈的爱国心。1894年,中国和日本之间爆发了甲午战争。邓世昌多次表示:如果在海上和日舰相遇,遇到危险,我就和敌人同沉大海。

    1894年9月17日在大东沟海战中,邓世昌指挥“致远”舰奋勇作战,后来在日舰围攻下,“致远”多处受伤全舰燃起大火,船身倾斜。邓世昌鼓励全舰官兵,说道:“吾辈从军卫国,早置生死于度外,今日之事,有死而已!倭舰专恃吉野,苟沉此舰,足以夺其气而成事”,毅然驾舰全速撞向日本主力舰,决意与敌军同归于尽。倭舰官兵见状大惊失色,集中炮火向“致远”射击,不幸一发炮弹击中“致远”舰的鱼雷发射管,管内鱼雷发生爆炸导致“致远”舰沉没。邓世昌坠落海中后,其随从以救生圈相救,被他拒绝,并说:“我立志杀敌报国,今死于海,义也,何求生为!”所养的爱犬“太阳”亦游至其旁,口衔其臂以救,邓世昌誓与军舰共存亡,毅然将犬首按入水中,自己亦同沉没于波涛之中,与全舰官兵250余人一同壮烈殉国。

    与此同时,其他战舰的爱国官兵,也英勇奋战,狠击日舰,日舰伤亡惨重,毙伤日寇数百人。这次海战,中国方面虽然损失不少,有四艘军舰被击沉,但“镇远”、“定远”两艘主力舰仍然完好,修整后还可出战。

    邓世昌牺牲后举国震动,光绪帝垂泪撰联“此日漫挥天下泪,有公足壮海军威”,并赐予邓世昌“壮节公”谥号,追封“太子少保”,入祀京师昭忠祠,御笔亲撰祭文、碑文各一篇。李鸿章也在《奏请优恤大东沟海军阵亡各员折》中为其表功。清廷还赐给邓母一块用1.5公斤黄金制成的“教子有方”的大匾,并拨给邓家白银10万两以示抚恤。邓家用此款在原籍广东番禺为邓世昌修了衣冠冢,建起邓氏宗祠。威海百姓感其忠烈,也于1899年在成山上为邓世昌塑像建祠,以志永久敬仰。1996年12月28日,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命名新式远洋综合训练舰为“世昌”舰,以示纪念。

    但也有人说,邓世昌不是以身殉国,而是溺水而死。据“镇远”舰管带马吉芬回忆,“致远”舰内幸存者只有七名,他们依靠舰桥上的救生心逃生,后被一只帆船救出。

    后来,那七名幸存者的说法又各不相同。但唯有一点说法一致。据说,邓舰长平时饲养一头大狗,性极凶猛,常常不听主人之命。“致远”沉没后,不会游泳的邓舰长抓住一块船桨木板,借以逃生。不幸狂犬游来,将其攀倒,邓舰长的手与桨脱离,惨避溺死。后来的说法因为没有详细的历史记载,所以情况有待核实。

上一篇:曾国藩为什么没有称帝
下一篇:花蕊夫人之谜

热门推荐

精彩推荐


站点地图|网站地图

本站所有内容均来源于网络或由网友自行发布,我们对此不负任何责任,如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 2017-2021 奇闻街 版权所有 | 广告合作